會員登入
註冊會員

什麼樣的陷阱讓他成了月光族?

什麼樣的陷阱讓他成了月光族?



人的一生與金錢息息相關,從出生開始就有了「消費」行為,只是小時候沒有收入的能力,因此收入來源從其他人(一般是父母親)而來,進入工作時期,開始有了收入,就會開始有所謂的「收入、支出」的狀態。用收入支付支出,是普遍的常識,而收入最常見的就是工作收入,當然也可能會有他人給予。不論是哪一種,若是收入跟支出平衡,也是一種生活模式。

人類金錢思考模式

在人類採集、狩獵的時代,屬於「有多少用多少、有多少吃多少」的概念,但隨有時候遇到天災或者採集狩獵不順利時,發現會餓肚子,因此慢慢發展出「預備」的概念。同理,我們什麼時候會發現「存錢」的重要性?

「期望未來生活更輕鬆」

「不會遇到什麼狀況就沒錢可用」

「遇到想買的東西金額高於每月收入時」

也就是:當我們想想像未來過著更美好的生活時,就會開始思考:如何可以在有限資源中,運用一種方法創造出更多的可能,「儲蓄」的概念因而產生。


但有許多人的經驗是,工作過了幾年之後,赫然發現儲蓄收入似乎不成比例,也常常感到花錢的速度趕不上賺錢的速度,到底是為什麼可以讓許多人不知不覺成了月光族?或成為存不下錢的人呢?


「快思慢想」一書的作者丹尼爾。康納曼曾提到,人類已經在地球上活了數百萬年,但人類的大腦卻是又老又窮的,沒有同步演化到適合生存在現代的社會,因此思考模式總是以「生存」為第一優先考量,也就是比較擅長活在當下,難以思考未來跟現在會有怎麼樣的連結,因此很抗拒當下馬上有的享受。


大環境充斥著鼓勵消費的訊息

現在的環境,充斥著消費的訊息,商人運用「財富錯覺」的心理偏誤,讓我們對自己的財富有錯誤的評估,而過度消費,也控制著人類想要快速享受的慾望,因此各種「方便快速」的消費管道、電商平台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。甚至是用似是而非的消費訊息洗腦著我們,例如:消費即是擁有自主權、擁有鑽石等於幸福、買下一台車共創家人間的幸福,早買早享受....,搭配著付款輕鬆的訴求,很多人不知不覺就會「先享受後付款」的分期買下去,逐漸的收入與支出失去了平衡,因為往後幾個月(甚至長達數年)的收入還沒入帳,銀行已經先把部分的錢拿走了,我們失去了自由支配收入的權利,這時候若生活模式不變,或者突然發生額外開銷、收入減少,就可能演變成收入=支出或是收入>支出。

也因此相信許多人從學生時期,或家庭的教育當中,就已經知道這樣儲蓄的重要性,相信許多人對經營之神王永慶說過的話「你存一塊錢才是錢」並不陌生,儲蓄成了許多人理財的第一個想法。然而我們在理財規劃的實務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:知道不一定能做到。


設立目標是最重要的驅動力

究竟什麼才是驅使我們追求更好生活的原動力呢?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問自己:我真的能夠不做任何的努力就放棄一切嗎?我能接受完全躺平,接受他人的擺佈、即使是沒有尊嚴也無所謂嗎?因此透過一些方法喚醒我們內在真正的渴望與想要,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

暫且不想是否目標太好高騖遠,放下所有的成見與立場,有句話說「有夢最美、希望相隨」只要有步驟有策略的築夢,就能夠按部就班實現。設立目標的方式,可以依照以下的格式來思考:

編號

項目

目標(具體化)

價值觀

舉例

買房

10年後要在高雄市衛武營附近買一間三房的房子,可接受10年內中古屋,大樓或有電梯的華廈皆可

安全感













  

每一個目標項目的價值觀,代表著目標對你的重要性,也意味著是否有其他方式可取代,因此除了明確地想出每一個目標、內容,該目標對你而言代表的意義,為什麼這麼想實踐它,這非常重要喔!

 

找到你的「為什麼」

Simon Sinek的黃金圈理論:真正激勵自己、打動人心的關鍵,不是你做什麼,而是你為什麼而做。鑽研做什麼與怎麼做,不管再厲害都可以被取代。找到核心的「為什麼」,才是喚起深層情感、號召共同理念的關鍵!當你對未來感到迷惘,記得先問自己:為什麼?例如找到存錢的目標,接下來才會有方法、策略去執行,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才能有方法堅持下去!

如果你或身邊有人有月光族的財務困擾
需要談談找出問題核心

歡迎預約 30分鐘免費線上諮詢




關注最新動態

關注Stella 生活手札,獲取最新的動態與資訊

發表您的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