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始投入財務諮詢過程中,雖然看起來是談錢,但深深感受到價值觀對一個人的決策模式有舉足輕重的關鍵。有一句話說:理財先理心,內心的價值觀代表每個人對待人事物的模式、想法、行為,例如:
「要順服父母,才是孝順」
「朋友有困難,要兩肋插刀,才是講義氣」
「家人是一體的,家人有難共同承擔」
然而每一個做法,若非與自己內心的感受一致;或經過評估,在財務上可以承擔,往往就會讓自己陷入煎熬、痛苦,甚至是有損自己的財務。
聖經說:
「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」(箴言4:23)
也因此認識、了解自己的價值觀,以及造成這些價值觀的因素,都讓我們可以再遇到財務決策時,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。
單身的時候,看似單純只要搞定自己:一人飽全家飽,但也常見到許多朋友,在要做一些理財決策時受到「原生家庭」影響甚巨,例如:規劃保險、做投資、找理財顧問進行理財規劃,往往回頭與家人、朋友提及,親友依照過去的慣性就被反對:保險都買好了,不要再亂買;投資會有賠錢風險,好好存就好不要亂投資;理財不是自己理就好,有需要另外找財務顧問嗎?如此一來,理財的種種就會陷入原本的窠臼中,很難突破。
婚後,兩個人價值觀原本就不同造就不同的「金錢性格」,再加上各自的家庭背景,對於「金錢圈」、「金錢依賴」、「金錢義務」、甚至對彼此未來生活「金錢藍圖」看法不同,就會落入俗諺:柴米油鹽是造成夫妻不和、摩擦的因素之一。傳統我們都會認為理財、夫妻的感情是外人很難介入的,但當局者迷,也因著彼此有了感情的牽絆,往往是說不清楚、也很難心平靜氣的講得明白,若有一個客觀的第三人協助,可以適時地點出各自的盲點、找出相近的觀點,都是能夠幫助彼此更貼近彼此想法,達成共識的一個良好的方式。達成共識,不是誰得犧牲屈就誰,而是在各自都能接受的情況下,建立界線,也清楚共同的目標,才能讓家庭這台馬車能前進,而不會雙頭馬車,對家庭造成撕裂、無可抹滅的傷害。
註:對於書中的幾個金錢相關的名詞,摘錄重點如下
「金錢界線」在是處理下列「五大理財摩擦力」很關鍵的能力,我很喜歡書中引述心理學家亨利.克勞德(DR. HENRY CLOUD)和約翰.湯森德(DR. JOHN TOWNSEND)「金錢界線」的比喻:就像後院草坪的籬笆,藉由籬笆,我們才能知道,自己的草坪有多大?有多寬?我們要在哪個範圍內澆水、施肥、修剪,不在哪個範圍內澆水、施肥、修剪。我們能分清楚什麼是「自己」的責任,什麼是「別人」的責任。也就是界定清楚,每個人的管理費為為自己的草坪負責任。
「五大理財摩擦力」包含:「金錢圈」、「金錢依賴」、「金錢義務」、「金錢性格」、「金錢藍圖」
「金錢圈」:錢包的界線,決定誰可以用你的錢
「金錢依賴」:誰是依賴者、誰是照顧者,每個家庭金錢的生態圈
「金錢義務」:對於有撫養義務的人,需要設定「給予的限度」,有時候不幫凡而是最大的幫忙。
「金錢性格」:每個人對花錢的習慣、喜好、品格。
「金錢藍圖」:與人生藍圖息息相關,需要有步驟、有階段的預想,每個時期的樣子,以及可能需要準備的金錢。
下圖是五大理財摩擦力,與金錢界線的關係
關注Stella 生活手札,獲取最新的動態與資訊
發表您的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