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登入
註冊會員

保單投保率超過260%,為什麽保額還是不夠?太魯閣重大事故帶來的省思

保單投保率超過260%,為什麽保額還是不夠?太魯閣重大事故帶來的省思




4月6日太魯閣號的重大事故帶給大家無限遺憾,每一次事故發生卻也是省思的好機會:

「事故為何會發生?」
「是否有可能因怎樣的機制,讓未來發生事故時,將傷害降到最低?」
在追究事故原因之餘,也每每會聽到大家談論著:事故造成家庭破碎,但理賠金卻少少的?
接著就是一陣的嘆息。
     
身為財務顧問,過去在保險公司服務10多年,每當聽到重大事故中,理賠金額嚴重不足時,也不免感
到惋惜:是否曾經有人為這些家庭做保障的建議呢?那又為何在投保率已高的現今,保額卻仍普遍不足?

本文從財務安全的角度來提供一些建議。

風險規劃不是數獨填空

相信大家對「保單健診」一詞,並不陌生,因保險服務人員,多會向保戶提供此一服務,但保單健診推行了這麼多年,成績如何呢?依據壽險公會統計,台灣人平均壽險保單死亡給付僅新台幣66萬、人均壽險保障約160萬元,這樣的額度夠嗎?

在意外、或突發疾病事故後,因發生『死得太早,責任未了』的無常,總覺得如果可以做更多準備,就不需擔心摯愛的家人生活費用、過去貸款的費用、家庭的緊急開銷....等是否有著落了。但也因著無常,提醒了我們善用工具來移轉風險帶來的財務影響,保險就是不錯的工具,但工具要用得巧妙,尚且需綜合評估使用者的狀況,才不會明明要砍樹卻拿小刀;明明要吃牛排卻拿鋸子。

兩個步驟讓你的保險更保險

1.全盤考量
健康檢查的用意是維持健康,透過客觀數字與個人的實際狀況,才能精準地給出建議,而非只要求客戶拿出目前所有的藥袋,醫生單看少了什麼藥就叫他吃,這樣非但無法達到維持健康,還可能造成負面影響。相同的,保單健診也不是填空,而需要從每個人對人生的期待、目標開始了解(體質現況),例如:擔心人身風險來臨時,無法承擔的財務損失,先依據現在的生活模式、開銷水準、....等推估出應備額度,扣除目前自己有的準備,得出差額,再用相對應的保險來因應,這絕非罐頭保單或單向道式的推銷保單能完成。

2.回歸保險的本質

許多人,明知道自己保額偏低,但為何無法補齊?造成卻步的原因是:口渴想喝水,但看到商品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:茶好喝、可樂也不錯、氣泡果汁更好喝,選擇障礙又無人把關的狀況下,買了整袋,但可能原本只需要一瓶礦泉水,無形中也造成金錢資源的損失,最好的方式就是鎖定目標,需要保障就買單純的保險,才能確實地將金錢資源花在刀口上,並發揮最大的效益。

事故帶來省思,彌補了缺憾,也讓未來更有希望。



關注最新動態

關注Stella 生活手札,獲取最新的動態與資訊

發表您的評論